这就像最邪魅的性感无关裸露,最极致的暴力,往往也表现收敛。
△ 《传奇》《急速追杀》《浴血黑帮》
那种酷在风度,酷在气质,爽在“别惹我,你会死”的硬核魅力,真的久违了。在如今充斥超能力、大场面、人兽厮杀的官能内卷中,想要把一人、一枪、一西装做到极致。
可他脸上全程挂着的不耐烦,分明又在暗示:“再多问一句,你可能会死。”
驾驶,全程完美,偏偏最后一把倒车撞到纸箱,扣掉分数。但让人多吸一口凉气的是:录取分数线,刚好也是70......在这个危险的丛林世界,他就像一头故意离群的独狼……别人热情他安静,别人吹牛他旁听,队友提醒他出任务时,切记,要怂。倒是在分配武器时,直白地质疑起上司:“你不专业啊。”
三个人在屋里玩牌,牌桌下有一颗定时炸弹,随时会爆炸。《人之怒》前10分钟,上述那些肉眼可见的疑点挨个抛出,串联成一根不断拉紧的弦,等待释放,等待反转,等待爆炸。
可当我们看着电影中其他角色被主角所戏弄,自认为我们(观众)已经领先剧情一步时。
队友被挟持,劫匪要求把运钞车开到指定地点,“H”乖乖照做。
知道他身手了得,知道他沉稳淡定,可瞪一眼就劝退敌人是啥写轮眼?发现没,一开场的三连问:他想干嘛?他为了什么?以及,他到底有多diao?我们不但没得到解答,反而越陷越深。
点击空白处查看剧情
为找到杀害儿子的凶手,原帮派大佬潜伏进运钞公司,一抓劫匪,二找内鬼,完成复仇大计。
但导演骨子里的酷,骚,甚至“贱”,又注定了它的不俗。
他们往往半路出家,想法新潮,手法时尚,比起留下什么流芳百世的杰作,他们更想把每个镜头写上自己的名字。
就像每个文章写得好的人,都有他一套“语感”,盖·里奇剪切画面时,也有他独树一帜的节奏。
在剪辑之外,盖·里奇把节奏落实在每一次动作戏的调度:上面提到的第一场抢劫,“H”第一次开枪,你能数出一个4/4拍。听从匪徒号令,钱袋落地,一袋,两袋,三袋,宛如倒数计时。
作为江湖大佬的“H”发动手下寻找敌人,手下办事不利,抓住几个无关的罪犯。
一共四枪,每一枪都有讲究(涉及剧透所以保密),最后一发弹壳落地,仇人停止呼吸。
四个“动作”,似乎谱出了贝多芬《命运交响曲》最有名的乐句:
相比前作而言,《人之怒》的多线叙事并不复杂,甚至刻意做了简化。第一章“暗夜幽灵”:对应视角是安保公司同事,拉开谜题。第二章“掘地三尺”:对应视角是“H”自己,交代故事前情,以及着重刻画“H”推进怒火与复仇决心。第三章“一群坏小子”:则是一手变奏,视点切换至仇人一方,全力刻画对手状态。第四章“肝脏、肺、脾脏、心脏”,所有视角汇合,大决战。一个原本简单的复仇故事,早已被盖·里奇搭建成一个“真相”的迷宫。在众多越发注重噱头,注重特技的“伪爆米花”的衬托下,《人之怒》反而显现出一种复古气质。当年大家遵循时间,空间讲故事时,盖·里奇偏偏打乱时间和空间。今天大家抛弃故事,依靠各种花团锦簇的画面推动各种又炸又燃的情绪时,盖·里奇又执迷不悟地回归故事。故事里,它讲述了一个被命运锤到谷底的人生,如何绝命反击。
大佬不抱怨不失控,化名“H”变成普通员工,当卧底、抓内线、杀仇人。
卧底时,一个女同事被他吸引,“H”顺水推舟来场约会。事后(什么事你懂),床上还留着体温,他却穿戴整齐。
戏中如此,戏外,“CP”盖·里奇与杰森·斯坦森,仿佛也在进行一场复仇。《人之怒》延续了盖·里奇一贯的“绅士暴徒”主题:狮子是如何撕掉文明的皮衣,露出他本能的獠牙。
1997年,30岁的杰森·斯坦森和31岁的盖·里奇初相识。30岁的杰森·斯坦森,跳水运动员出身,没啥成绩只剩身材,开始混迹娱乐圈,东边跳舞,西边走秀。31岁的盖·里奇,自幼患有读写障碍念不了书,靠老爹的资源当MV小导演。第一次让人见识一个叫盖·里奇的导演的才华,也第一次展现一个叫杰森·斯坦森的演员的性感。
创作领域,它亦成为宁浩“疯狂”系列,乃至无数80后中国导演都市犯罪片的精神母版。
演员信任导演,保证了导演更大,更自由的创作空间;而随着导演对演员进一步理解,后者不可知的深度也一次次得到新的丈量。
盖·里奇成了国际一流导演之后,自由越来越少,拍《福尔摩斯》,拍《亚瑟王》,拍《阿拉丁》。
大量的时间,金钱,精力,就能构成一部好电影的根本么?从视听语言理解,“爽”是狂风骤雨的节奏,是此起彼伏的感官震撼。
在桌底下的炸弹滴答滴答的催促声中,Sir仿佛听到盖·里奇在说——
本文图片来自网络
编辑助理:破坏之王阿姨